信息技术能否解决学生综合评价的困局?“德”依靠什么数据?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,教育部日前发文遴选30个左右区域开展试点工作,希望“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,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、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,形成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。”
理论上,数据无限多,利用大数据,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评价,的确是一个巨大进步,也有积极意义,但以下几个问题也必须考虑。第一,数据作假怎么办?这不仅涉及学生与家长提交填写虚假数据,也涉及学校与老师,对于一些过于理想的填写要求,学校老师也不得不批处理了。第二,是否会增加教师与家长学生的负担?因为诚信的缺失,我们填写很多东西,基本都是一个“证伪”的过程,你说你干了什么,那么就需要提交证据,照片,视频,证书,相关组织证明等等,无比繁琐。
最后,无论如何要保持清醒,不能过度依赖这种结果。人的成长评价是数据不能完全替代的,就如我们不相信大学排行榜一样,虽然软科做了100多项数据项,我们仍然认为不科学,更何况一个人,“德”通过数据能准确体现吗?什么数据?